机关党建

乞巧千年承古韵 七夕今朝焕新辉安阳市档案馆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

更新时间:2025-09-19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安阳市档案馆于七夕佳节期间举办“星河鹊桥·千年乞巧”主题活动。活动以“文化溯源、情感共鸣、古今交融”为主线,通过多元形式系统展现七夕节的历史厚度与时代新意,现场参与者沉浸于千年文脉的浪漫回响中,共赴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


图片


图片
一、溯源——千年文脉的传承
图片

1.jpg

七夕节肇始于上古星宿崇拜,先秦《诗经·小雅·大东》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的吟咏,已勾勒出先民对银河星辰的哲思。汉代《西京杂记》记载“穿七孔针于开襟楼”的乞巧之俗,唐代升格为官方节日,至宋代发展为“中国情人节”,承载着古代女性对智慧与美好的祈愿。河南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安阳市档案馆书记、馆长韩党顺系统梳理七夕节从星象观测到民俗文化的演变脉络,通过穿针乞巧、投针验巧、凤仙染甲等传统习俗阐述,揭示了古人乞巧祈福背后以巧启智、以慧养德的文化内核。

图片
二、对话——情感的永恒叩问
图片
3.jpg
4.jpg
5.jpg
6.jpg

“红色家书·文明婚恋”分享会上,革命者的炽热情怀与文人的诗意哲思交织成跨越时空的对话。瞿秋白与杨之华以信仰为盟的生死相随、沈从文与张兆和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深情跋涉、冰心与吴文藻以岁月沉淀的相知相守,无不诠释着爱情的多维意蕴——既有“风雨同舟”的忠贞,亦有“和而不同”的包容。梁冉冉同志以《婚姻简史:从血缘束缚到契约交换》为题,剖析婚姻制度从原始氏族到现代社会的动态演进,揭示个体自由与群体秩序的辩证关系。韩馆长更以爱情七部曲为引,从一见倾心的悸动谈到白首偕老的坚守,勉励青年干部涵养修身齐家的志趣,将传统婚恋观中的责任意识与当代社会的平等理念相融合,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注入思想动能。

图片
三、焕新——古今交融的实践
图片

7.jpg

活动创新设置“投针验巧”体验与七夕知识竞答环节。参与者三人一组,在限时两分钟内完成“浮针验巧”挑战,通过观察银针在水面的投影形态,感受古人“观天象、察地理”的智慧;趣味问答则围绕七夕典故、民俗流变展开,现场笑声此起彼伏。这些沉浸式活动打破时空界限,将传统习俗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代体验,使“乞巧”精神在互动中焕发新生。

安阳市档案馆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让其在当代语境中“传下去”从牛郎织女的传说中读懂了忠贞不渝的情感坚守;从乞巧祈福的习俗里触摸到中华民族对智慧的永恒追求投针验巧的银针折射出现代青年的巧思,红色家书的故事激荡起家国情怀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基因,指引我们在文明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浪漫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