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正在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实现现代化的动力引擎,是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的核心。2023年以来,市档案馆在书记、馆长韩党顺的高度重视下,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档案工作“三个走向”重要论述,以数据为核心,以数字档案馆建设为导向,多措并举推动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档案工作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促进档案工作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更便于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持续开展传统载体的数字化加工工作
数字化加工现场
纸质档案及录音录像带等特殊载体档案,都是反应安阳特定时期发展状况的历史记载。通过扫描、转录等技术手段将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避免了纸质档案的重复查询和复印,节约了纸张和人工成本,减少了因非标准性造成的档案资料损坏和修复费用。且能够借助局域网、互联网,进行更广泛的公布、更快速的传播、更便捷的利用、更优质的服务。截至目前,市档案馆已完成216个全宗,15万余卷,25万余件,共计1400万余页数字化加工成果,数字化率达到馆藏纸质档案的90%以上。
移交前数字化加工指导
移交前纸质档案整理指导
移交前数字化加工成果质检
移交载体统一标识
2018年以来,市档案馆实行双载体接收制度,要求纸质档案与数字化加工成果或者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副本一起移交进馆,为实现“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实施初期,存在整理不规范、著录不完整、扫描质量参差不齐、移交载体不一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移交档案质量,市档案馆关口前移,扎实开展整理前实地查看指导、整理中及时纠偏纠错、移交前质量抽检等工作,进一步规范目录著录标准,提升数字化加工质量,确保移交接收的数字化成果符合标准。
不断升级档案管理系统满足实际需求
档案管理系统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为群众提供查阅利用的主要途径,是推进档案工作实现数字化转型,让人民群众少跑腿、让档案数据多跑路的重要手段,是打造智慧档案,提供智慧服务的现实基础。为更好地服务党政机关、服务人民群众,市档案馆在成功创建省示范数字档案馆后,坚持根据需求不断调整、升级档案管理系统,从档案门类设置、档案开放鉴定流程设置到档案在线离线移交接收、档案查阅利用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不断进行升级适配,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符合工作需求。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市档案馆将继续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主动融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强化各领域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着力推进在业务流程中嵌入电子文件归档要求。大力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应用。加大跨区域档案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步提升。
供稿:何姣姣 编辑:何姣姣 审核:窦学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