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研成果

【9.3】安阳日寇的末路穷途——纪念抗战胜利79周年

更新时间:2024-09-03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日本代表完成签名的那一刻,正式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日本投降真正从法律上得到确定。因此,9月3日便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回首14年的抗战岁月,中国人民“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团结与牺牲仿佛就在眼前。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凝聚起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最终迎来曙光和胜利。

安阳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二十余份盟军飞机轰炸安阳日伪军的珍贵档案,主要记载了1944至1945年间,在彰日军和伪军受到盟军飞机轰炸的情况,真实还原了日军和伪军在安阳的穷途末路之态。

一、盟军对安阳日军和伪军的持续轰炸

1944年6月,衡阳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战场逐渐转入反攻阶段。随着太平洋战场中马里亚纳海战的结束,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也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从此,日军在以后的战争中更为被动与困难。为进一步打击华北战场上的日军,盟军飞机于1944年9月8日轰炸了驻新乡、郑州日军。之后,盟军不断出动飞机轰炸安阳日军的交通线和战略要地,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4年1月25日开始,盟军对安阳火车站轰炸28次,出动飞机131架次,炸毁火车机车20余个,车皮50余节。多处铁路、桥梁被炸断,日伪警察、日军宪兵队数十人被炸死、炸伤。

以下为部分馆藏档案展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一月二十五日14时10分,P51型飞机4架,由北向东南,在火车站南端炸毁空车 1个。

图片 图片 图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元月五日中午12时25分,飞机9架,炸毁军用1辆,煤车一辆,铁道2段。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一月二十八日17时10分,D51型飞机2架,由东北向正南,在火车站北端炸坏空车头1个。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月二十七日午后2时30分,B29型轰炸机9架在火车站投弹60枚,落在车站票房,广益纱厂东边,南厂街南头警察所第一分所院内,国际仓库被烧光,警察所全毁,火车房全烧,火车2辆,毁民房60间,死20人,其中警察10余人,伤16人,骡4头、马车一辆。并附被炸略图一份。

图片 图片

图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十九日中午12时整,B29型飞机2架有北向西南方,投弹10余枚,将京汉铁路漳河铁桥炸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三十日,战斗机4架由西南向东北,扫射1分钟,击毁火车头3个。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五月二十五日,轰炸机7架,由正南向西北投弹30余枚,漳河铁桥中间三孔被炸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六月二日中午12时40,战斗机4架,由正南向西北,投炸弹6枚,燃烧弹若干,烧坏车皮20个,油车3个。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六月五日午后1时,巨型29战机12架由正南向西北,在车站上空投炸弹15枚,燃烧弹百余枚,共炸毁车头1个,车皮6个,房屋30余间。

二、安阳战役中盟军飞机与八路军密切配合


1945年夏,八路军总部向各部队发出号召,对日伪军全线出击,争取用规模性战役来加速日伪军灭亡。于是,在太行军区连续克复四座县城后,开始筹划组织安阳战役。李达调动了太行军区9个团和部分县大队及民兵,共计3万规模的兵力参战。由于日伪占据豫北已久,修筑了较为坚固的防御工事,部队在攻克安阳时,收效甚微,战斗陷入僵局。于是,李达决定用飞机轰炸的方式予以日伪军重击。

但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八路军历来没有飞机配合作战,李达便立即备马前往美军驻太行军区观察组驻地,提出了希望对方能协调飞机对安阳城进行轰炸。由于此前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关系,美军驻太行军区观察组便欣然应允太行军区的要求,呼叫了西安机场机场的两架美军轰炸机前来协助。在安阳城投弹轰炸了日军第一混成旅团部,作了象征性的支援,大大鼓舞了士气。7月7日,安阳战役结束,摧毁了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封锁线,使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之后,盟军飞机又接连对安阳日伪进行轰炸,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七月十二日上午九时半,出动飞机7架,投弹12枚,炸毁大桥1段,桥足1个。

图片

据档案记载,这一时期的轰炸行动最后一直延续到1945年7月底。半个月之后,日寇便在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抗击中宣布无条件投降。

岁月悠悠,山河无恙,但历史的警钟长鸣不息。79年前,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家园的钢铁长城。从白山黑水到松花江畔,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水乡,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壮丽史诗。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今日之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每一份对历史的尊重都将化作我们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携手并进,在铭记与传承中砥砺前行,共同书写新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