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丰富馆藏资源 传承地方文化——安阳市档案馆持续推进口述档案采集录制工作

更新时间:2025-06-23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安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安阳市档案馆积极行动,持续推进口述档案采集录制工作。采集工作聚焦安阳县淮调、滑县木版年画以及安阳第一批下乡知青的故事,旨在通过当事人的讲述,为安阳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留下珍贵资料。


1
安阳县淮调


图片

安阳县淮调作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本次采集对象孙国际先生,是淮调艺术的杰出传承者。他自幼投身淮调艺术,多年来潜心钻研、传承发展,在淮调表演领域造诣深厚。在录制现场,孙国际先生回忆起淮调的发展历程,从儿时跟随师傅学艺的艰辛,到登台表演时的高光时刻,再到为淮调传承四处奔走的坚持,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他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他详细讲述了淮调独特的唱腔、特有的乐器、表演形式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为后人了解淮调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资料。

IMG_9399 (2).JPG
IMG_9376 (2).JPG
IMG_9414 (2).JPG
IMG_9355 (2).JPG

安阳县淮调幕后

02
滑县木版年画


图片

滑县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年画(滑县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韩建峰接受了采访。出身于年画世家的韩建峰,自幼随长辈学习年画制作技艺。1994年起,他走访周边地区多位年画老艺人,深入其他年画产地进行交流、学习,经过多年努力,对制作工艺几乎失传的李方屯年画进行整理,恢复原有工艺流程和技法。他的讲述中,从木版年画的选材、雕刻、印刷到最后的装裱,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匠心。同时,韩建峰还分享了滑县木版年画背后的民俗文化、寓意象征以及在当地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传统艺术在民间扎根生长的生命力。


RI2A9554.JPG
图片
图片

              年代久远的雕版                                           现场彩绘作品

03
安阳第一批下乡知青代表


图片

安阳第一批下乡知青的经历,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青春印记。徐忠信作为当年的知青代表,回忆起1965年响应号召下乡插队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在采访中,徐忠信讲述了知青们初到农村时的不适应,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与当地农民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他们参与农业生产、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知青们在下乡期间的文化生活、思想变化等细节也在讲述中一一呈现,为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

截图_选择区域_20250616175358.jpg
IMG_9543.JPG
IMG_9559.JPG
赴马投涧王二岗村知青记忆馆采集录制


















口述档案采集录制工作,是安阳市档案馆丰富馆藏资源、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生动的讲述,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安阳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也为后人研究安阳的文化、艺术、社会发展等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未来,安阳市档案馆将继续深入开展口述档案采集工作,不断丰富档案资源,为安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